上海这家众创空间一半人是老外,提供CIS服务

上海这家众创空间有点特别,走进静安区华侨大厦的XNode,前台就坐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小伙,再往里走,随处可见外国人的身影。据介绍,XNode已在静安、杨浦湾谷打造了两个众创空间,中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韩国、挪威、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者聚集在那里,中外创业者人数约为1:1。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,让入驻的创业团队充满了生机。
 

XNode首席执行官周炜与静安空间社区经理Jasper Gill
XNode首席执行官周炜与静安空间社区经理Jasper Gill

XNode首席执行官周炜表示,发达国家已兴起的大企业创新孵化服务(CIS),是他们看重的服务和盈利模式。他们正在与国内外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接洽,让众创空间与这些巨头对接。而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,是国内最适合做CIS服务的地方。
 
四国员工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软件
 
XNode成立于去年3月,带有外资咨询公司的基因,创始人周炜曾在罗兰贝格工作,另一名高管来自麦肯锡。他们创业的目标,是打造立足于上海的国际化创业者社群。为此,公司将一个众创空间开设在外籍人士集聚的静安寺地区,今年还计划在东湖路、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张江高科技园区开设3家新的空间,吸引更多的中外创业团队入驻。“静安、杨浦湾谷的两个空间现有上百名创业者,还有100多个创业团队在排队,等着我们的新空间开放。”周炜笑着说。
 
去年底入驻静安XNode的Seedlink,是一家汇聚中、美、英、荷等国员工的信息技术企业,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“人才学”人力资源软件。联合创始人夏天是上海人,与美籍华裔Robin相识于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。Robin有一个大胆构想:利用机器学习、神经元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,寻找求职者语言和行为特征的关联,从而预测他们的未来表现。夏天接受了这个想法,于是两人学成后来到上海,开始了创业之旅。不久以后,在上海人力资源企业工作的荷兰人Rina加盟团队,为这家初创企业带来了客户资源。他们还聘请了原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科学家Simon出任技术负责人,更好地分析求职者在回答开放式问题时的语言表述特点。
 
入驻XNode后,Seedlink团队有了更多与外资企业、投资人接触的机会。“在市中心上班,比以前更方便了,租金也不算高。”夏天说,“而且这里的服务很专业,宽带、咖啡、清洁工一应俱全。”如今,“人才学”软件已拥有欧莱雅、百威啤酒等近30家外企客户。他们先对客户的一些高表现员工进行开放式提问,用人工智能软件分析其语言特征,建立高表现员工的语言与行为关联模型;随后,对应聘者进行开放式提问,将其回答输入模型,即可预测他的行为特征能否达到客户要求,是否会成为这家公司的高表现员工。
 
将在张江建大企业创新孵化中心
 
据了解,XNode目前的赢利模式是“孵化+房租”,而不是这两年很流行的“孵化+创投”模式。一方面,他们依托国内知名技术社区“极客邦科技”,与极客群体(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强烈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)保持密切联系。另一方面,他们与韩国最大孵化器D. CAMP、日本德勤关联孵化器“武士阵”、美国旧金山孵化器RocketSpace等海外孵化器合作,将一批创业团队引入上海。XNode市场开发经理王博告诉记者,他们引进的海外创业团队主要来自日本、韩国,因为这两个邻国的国内市场不够大,对开拓中国市场有强烈需求,而上海是他们进入中国的最佳落脚点。“我们孵化过韩国美妆产品供应商B2Link,该公司入驻后,规模迅速扩大,不久以后就‘毕业’离开了XNode,有了独立的办公场地,现有200名左右员工。”
 
这家极具海派风格的众创空间,将大企业创新孵化服务(CIS)视为未来的盈利模式。他们正在与上汽集团、宝马、米其林、富士通、安盛等国内外大企业洽谈,预计在不久的将来,会得到首个大企业客户。周炜介绍,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意识到CIS的重要性,他们的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对外寻求创业团队,通过合作、收购获得这些团队的创新产品;二是对内剥离创新单位,让他们离开企业原有体制,在外部进行开放式创新。他解释说:“大企业的体制往往是不适合创新的,管理层多、效率低,员工有了创新点子后,无法快速实施。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为了突破这种体制障碍,产生了购买CIS的需求。”
 
带有外资咨询公司基因的XNode,有许多大企业人脉资源,因此对标RocketSpace等提供CIS服务的美国孵化器,在上海这座国资、外资大企业云集的城市尝试开展这种服务。今年下半年,他们将与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事务协商促进会合作,在张江核心区建立大企业创新孵化中心,推动那里的外企研发中心释放资源,与本土创业团队进行合作,使张江涌现出更多融合中外智慧的创新成果。
 
(题图摄影:海沙尔  题图编辑:项建英 转自《上海观察》)

附件下载: